一是从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需要对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多种氮的氧化物,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中绝大部分是一氧化氮,但可在大气中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比较稳定,是造成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普遍较高,小时浓度超标现象经常发生,且呈逐步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研结果显示,氮氧化物除了作为一次污染物伤害人体健康外,还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也是形成区域细粒子污染和灰霾的重要原因,从而使我国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能见度日趋下降,灰霾天数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总颗粒物排放量基本得到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着我国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而迅速上升。研究结果还显示,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我国酸雨污染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变,硝酸根离子在酸雨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逐步上升到近年来的1/3。“十一五”期间,氮氧化物排放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区域酸雨的恶化趋势,部分抵消了我国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是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巨大,迫切需要控制。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中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方案研究报告》的统计分析,2007年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已增至840万吨,比2003年的597.3万吨增加了近40.6%,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5%~40%。2007年我国单位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为3.1克/千瓦时,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比较,高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1999年的单位发电量排放水平。据专家预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继续增长。2008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氮氧化物排放国。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鉴于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目前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规划和要求,今年初环境保护部颁布本技术政策,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根据预测,到2015年本技术政策全面实施后,根据不同的减排方案,大概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314万~476万吨,相当于2007年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7%~56.7%,可以说减排效果将非常明显。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