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造成脱硝效率降低和局部氨逃逸增高,导致空预器硫酸氢铵堵塞,空预器压差高达2.9kPa,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流场优化
目标:确保催化剂入口截面烟气分布均匀(流速偏差≤15%、温度差≤1015℃、NOx浓度偏差≤15%),降低系统阻力,避免局部磨损或积灰。
核心措施:
结构设计:优化烟道走向,避免急转弯;采用缓变截面减少涡流。 导流装置:加装导流叶片改善气流分布,整流格栅破碎大涡流(开孔率需精准设计)。 静态混合器:促进氨与烟气微观混合(增加湍流,但需权衡阻力)。 混合距离:喷氨格栅与催化剂间预留足够距离(通常≥3倍当量直径)。 意义:均匀流场是高效脱硝的基础,可提升催化剂利用率、减少氨逃逸、延长设备寿命。
喷氨优化 目标:实现催化剂入口截面NH₃/NOx摩尔比分布均匀(偏差≤5%),精准控制氨耗,最小化氨逃逸。
核心技术:
分区控制喷氨格栅:
将喷氨格栅分为数十个独立调节区域。
各分区下游设置NOx/NH₃探头,实时反馈数据。
动态调节各分区阀门开度,匹配局部NOx浓度。
智能控制策略:
前馈控制:基于入口NOx浓度及烟气量预调喷氨量。
反馈控制:根据出口NOx及氨逃逸值微调总量。
动态补偿:考虑烟气传输延迟优化响应速度。
意义:分区控制可应对流场不均、负荷波动等问题,减少空预器堵塞风险。
协同优化关键 流场先行:流场不均会大幅增加喷氨调节难度,需优先通过CFD模拟与物理试验优化烟道结构。 喷氨精调:分区喷氨技术弥补流场残余不均匀性,实现NH₃/NOx精准匹配。 经济性:双轮驱动可降低氨逃逸至3ppm以下,延长催化剂寿命23年,综合节省运行成本20%以上。
实施路径:诊断测试→CFD流场模拟→导流/混合器改造→喷氨格栅分区升级→智能控制系统调试→持续监测维护。
>精简要点:流场定基础,喷氨保精准;分区控制是核心,协同优化降成本。
|